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2:33:00
红星新闻网8月18日讯 暑期本是亲子相伴的时光,却成了家庭教育矛盾的高发期——孩子沉迷手机、拒绝沟通、情绪起伏不定……当李大爷为抑郁休学的孙女多次出现极端行为而心急如焚时,一个藏在手机里的“AI家教顾问”带来了转机。
在武侯区人大代表、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蔡晓莉的指导下,他通过智能体“蔡老师说行为”找到了问题的深层原因和解决路径:“原来不全是娃娃的错,智能体提示可能是神经发育问题,得先看医生!”
定制个性化干预方案
“蔡老师说行为”从八大维度为孩子“体检”
“2020年,我们就在调研的基础上在已有的专业平台开发了一个用于评估孩子行为的小程序工具,但受限于其非公开性,应用稍有不足。”蔡晓莉介绍道,“2024年10月份开始,我们就开始对AI进行训练,并最终于今年6月份正式发布了豆包智能体‘蔡老师说行为’。”
作为深耕特殊教育二十余年的专家,蔡晓莉深知行为干预的复杂性:“一个孩子的问题,可能涉及生理、心理、家庭环境、学校支持等多重因素。”她和团队基于全区中小学行为问题调研,历时多年提炼出“行为综合干预模型”,并联合技术专家将其转化为专为教育领域服务的豆包智能体“蔡老师说行为”。
“蔡老师说行为”豆包智能体页面
这款名为“蔡老师说行为”的豆包智能体,能像“体检”一样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八大维度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生成个性化干预方案。“它降低了专业门槛,”蔡晓莉说道,“普通家长输入‘孩子写作业拖拉’,系统会提示可能是情绪抵触、家长要求过高或学习空间不适等,并给出具体调整策略。”
豆包智能体“蔡老师说行为”的价值也在一个个真实案例中凸显。一位曾认为孩子“天生难管教”的家长,通过“蔡老师说行为”分析发现孩子存在神经发育障碍,经确诊为多动症后,终于理解“孩子控制不了自己”;另一位为作业拖拉焦虑的母亲,则被提示“过度催促可能加剧对抗”,转而尝试正向激励法。
“我们家孩子问题行为比较多,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之前就是喜欢咬衣服,一件衣服穿上要不了多久就全咬坏了,已经影响到生活了,这个问题让我们很头痛。”家长杨女士告诉记者,“以前遇到这类问题都是上网查资料,后来学校有别的家长和老师推荐了这个‘蔡老师说行为’的智能体,我们就尝试着使用了。我们按照这个智能体提供的干预方案实践了大概半个月,孩子的这个问题就基本上得到解决了。”
“‘蔡老师说行为’对我们家长来说真的很有帮助,能让我们有效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杨女士说道,“很感谢‘蔡老师说行为’!”
“该工具不仅服务家长,也成为教师的‘专业助手’,有新手教师通过智能体分析学生拒学行为,快速锁定‘人际关系欺凌’这一关键因素,避免了经验不足导致的误判。”蔡晓莉强调道,“AI不会带情绪,相比于老师和家长,它能够更加客观地指出问题,反而减少了家校矛盾。”
据悉,该智能体成为全国首个教育行为干预AI模型并于2022年9月获国家专利。
校家社联动
武侯区编织心理健康“守护网”
“蔡老师说行为”的落地,离不开武侯区构建的全域教育生态。近年来,武侯区以“找问题、补短板、强机制、抓落实”为路径,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支撑。
“教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场‘校家社’的共生共长。”武侯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武侯区教育局将持续创新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同时还将继续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更多家庭教育品牌项目,提升区域家庭幸福感和凝聚力,助力建成有温度的武侯家庭教育生态圈,实现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为生命而教,为成长奠基!
当人大代表的责任感遇上AI的普惠力,武侯区正为每个孩子编织一张无形的守护网——无论暑假还是未来,爱的支持永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