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海15岁女生军训倒地死亡背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17:57:00    

近日,“上海一女生军训期间倒地,送医后抢救无效身亡”的消息,引发关注。事件发生于8月14日,死亡女生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以下简称“上交附中嘉定分校”)的高一新生。

这件事之所以引发关注,在于女生家长质疑军训所在地医务室的急救措施存在缺陷,施救不及时、不到位。女生的母亲梁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8月19日已申请警方进行尸检,尸检结果仍需等待20多个工作日。

上交附中嘉定分校官方微信公众号8月12日发布的文章显示,该校2025级新生军训于8月11日在东方绿舟开展。公开资料显示,东方绿舟为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位于青浦淀山湖畔,占地面积5600亩,水域面积达2000亩,建成于2002年,共有教师、教官170多名。

就梁燕提出的质疑,《中国新闻周刊》致电东方绿舟党务办公室,接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在等待尸检结果,暂无信息可透露。记者致电该生的高中班主任,对方听到梁燕女儿名字后,很快挂掉电话,记者多次回拨,无人接听。记者致电上交附中嘉定分校,有学校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为暑假期间,老师和相关领导都不在学校,不方便转接电话。

图/图虫创意


医务室的急救是否及时?

梁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的女儿在东方绿舟2025年总第1091团2营的军训班。梁燕向记者提供的军训课程表显示,军训于8月11日开始,15日结束,为全封闭式训练。第一天只有下午和晚饭后有训练,中间3天早上、上午、下午、晚上均有训练。8月15日无军训,当天下午一点离营。

8月14日下午两点多,梁燕及家人接到电话通知,得知其女儿被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抢救内科。“我赶到医院抢救室后,仅过了几分钟,孩子就被宣告死亡。”梁燕说。

当天下午3点50分,医生在病历上写道:患者来院时无生命体征,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肾上腺素注射、电除颤、临时起搏器等抢救,至3点40分时,仍无呼吸心跳恢复,心电图直线,瞳孔散大固定,宣告死亡。诊断为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死因不明,建议尸检明确死因”。

当天下午2点6分,上海市青浦区医疗急救中心派出的救护车抵达东方绿舟,2点13分离开现场,将梁燕女儿送往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梁燕向记者提供的院前急救病历显示,运送途中,女儿的呼吸、心跳停止。心电图结果显示,女儿最开始心跳很快,之后变慢。救护车出发10分钟时心率骤降,呼吸频率只有8分/次。到医院时,心电图上虽然还能看到波动,但心脏已无法真正收缩泵血。救护车抵达医院的时间为下午2点30分。

院前急救病历还显示,东方绿舟工作人员代诉,在被送至东方绿舟医务室前5分钟,患者被发现倒于路边,呼之不应,被送往医务室。到医务室时,患者仍呼之不应,呈睁眼状态,有二便失禁,有抽搐史。呼吸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呕吐物。这期间,医务室医务人员的急救措施为吸氧。

当天下午4点多,梁燕曾向东方绿舟一方提出想和家人查看事发现场,被拒绝。第二天上午,她和家人到达东方绿舟后,调取并查看了孩子出事前后的监控视频。“目前,相关监控视频已被警方调走。”她说。

梁燕女儿的军训课程表显示,除了最后一天,每天午餐后有午休时间。只有8月14日的午休时间,要到剧场参加节目彩排。“她所在的军训班有3位同学加入了合唱团,要参加14日晚上的文艺汇演,午饭后就去剧场参加彩排了。”梁燕表示,大约1点多,女儿发现没戴帽子,回宿舍拿帽子。

据梁燕描述,监控视频显示,她女儿当时是蹦蹦跳跳回去的,回去路上还与人打了招呼。从宿舍出来后,走到距医务室不到100米的地方,她的女儿突然蹲在路边。当时,旁边有2名其他班的同学看到后,出于关心上前询问,发现女儿没回应,就立即报告给他们的教官。教官过来,叫女儿没回应,喂她葡萄糖,女儿嘴巴紧闭,喝不进东西。随后教官马上抱起孩子跑向医务室。

梁燕认为,急救过程中,东方绿舟、校方的急救人员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她表示,8月15日,事发时在医务处的护士告诉她,女儿被送至医务室后,在孩子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她先观察了4分钟,之后才拨打的120电话。当时只有这一名医务人员在现场。

梁燕表示,“女儿送上救护车前,那名护士没有给孩子测血压、心跳、心率,也没给孩子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多位从事急救工作的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急救措施方面,通常情况下,医务室的护士操作权限有限,主要职责是监测患者身体状态、给患者吸氧和及时拨打120,无法给药。

据院前急救病历,梁燕女儿上救护车时,脉搏为每分钟124次,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6次,血压是131/117毫米汞柱。“患者在救护车上时的脉搏、呼吸频率、血压都有,这不符合使用AED的条件。”武汉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沈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AED并不是“起搏器”,而是“除颤器”。是否可以使用AED,需要首先评估病人的具体情况。它的作用是识别和终止某些致命的心律失常,比如室颤。如果一个人昏迷,但仍然有心率、脉搏和呼吸,就不能使用AED,也不会对其进行胸外按压。

梁燕女儿刚上救护车时,体格检查显示,心率齐。救护车上采取了心电监测、指脉氧监测、葡萄糖监测、无创辅助通气、胸外按压等措施。北京一位从事急救工作数十年的医生表示,一般面对危重病人,会第一时间为患者接上心电监护仪,实时观察心律、血压等,一旦发现室颤,就能立即除颤。此外,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还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这并不是为了输液,而是为了送至医院抢救时,能及时给患者用药。

结合病历信息和院前急救病历,以及梁燕对医务室急救情况的描述,多名受访急诊科医生表示,从发现患者到救护车送达医院的时间并不算长,救护车抵达医务室的速度也较快。整体来看,医务室的急救时间和措施没有延误或不到位的问题。

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 图/视觉中国


死因为何?

据院前急救病历,诊断一栏写道:“呼之不应原因待查 心源性猝死?”

梁燕想不通,为何女儿会突然倒地身亡。她表示,女儿身体素质很好,初中是篮球队的,平常经常打羽毛球、排球,中考体育满分。她之前没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家里也没有心脏病家族史。

北京一名从事急救工作数十年的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患有心肌炎,再进行剧烈运动,就可能瞬间诱发心脏停跳。即便身体条件再好,只要有这种潜在疾病,也可能随时出现危险。“但最终还要等待尸检结果确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徐善祥表示,对这名15岁的女生而言,推测其死亡原因,大体可分为心脏和非心脏两大类。心脏方面可能存在三种原因:一是严重的心肌炎,这种情况较为常见,但要看其近期是否有过感冒、发烧等情况,这些情况更易发病;二是恶性心律失常,有些孩子没有家族病史,也没有明显先兆,但会突然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三是罕见的主动脉夹层。梁燕表示,孩子在军训前一段时间并未感冒过。

对于非心脏方面的原因,徐善祥表示,一种可能是突发的脑血管意外,比如颅内假性动脉瘤突然破裂,也可能引发昏迷,甚至死亡。

据院前急救病历,上救护车时,皮肤检查显示,梁燕女儿皮肤苍白、湿冷。多名受访专家表示,从病历和梁燕描述来看,其女儿患热射病的概率不高。沈平分析,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失控,体温升至40℃以上,同时造成多器官损伤,但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典型表现包括大脑皮层损伤,出现意识障碍、抽搐、行为异常、脑水肿等。

沈平进一步表示,严重脑水肿的情况下,颅内压会显著升高,如果过高,就可能发展为脑疝。热射病本身并不会直接引发脑疝,但会引起严重脑水肿和颅压升高。如果颅内压过高压迫到生命中枢,就会出现呼吸和心跳骤停。不过,这一过程通常不会发生得这么快,短时间内发展到如此严重程度的情况非常少见。“总体来说,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热射病本身的概率很低,出现呼吸和心跳骤停,更常见的原因往往是暴发性心肌炎。”

沈平表示,从他和多位医生的交流来看,有的孩子可能平时看似健康,但如果有潜在疾病没被发现,再加上训练中消耗体能,一旦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出现危险。

高温下军训,如何更人性化?

今年8月,张琳与梁燕女儿都在东方绿舟参加高一新生的军训,但二人不在同一所高中。张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是上海一所国际学校的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国际学校的住宿条件可能相对其他学校要好一些,比如有独立卫浴,每个宿舍的学生少一些,但大家整体的训练内容都差不多。

东方绿舟官网显示,该营地内,有智慧大道、航空母舰、公共安全实训等16大课程实践区,可开展兵器博览、野外生存、识险避险等200多项活动。该营地每年服务青少年近百万人次,完成上海市11万余名高一学生的国防教育训练、12万余名初一学生的公共安全实训等。

据梁燕提供的军训课程表,学生一般早上6点起床,早上的训练大约半个小时。早餐后,上午的训练从8点多持续至11点左右。下午的训练一般从2点持续至四五点,晚饭后还有加训,每晚10点准时熄灯。军训的内容主要为队列训练。张琳表示,每天睡眠时间是够的。从课表看,不同学校日常训练内容差不多。“大部分人能接受这个强度,大家主要是觉得室外训练太热、太晒。”

据上海市气象局发布,截至2025年8月24日,2025年上海市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共计38天,其中8月出现20天。8月14日,上海市最高气温35.4℃,最低气温28.8℃。当天上午11点53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该预警信号于当天下午4点28分解除。

张琳表示,军训时,几乎所有受训学生都在东方绿舟的一大片园区里,那里树荫不少,她所在军训班的教官尽可能让他们在树荫下训练,还会主动询问大家是否有不舒服,如果有不舒服的同学,会直接建议其回去休息。“不过不同教官,可能严格程度不一样。”

早在2014年,上海市教委就发布关于做好学生暑期军训安全工作的通知,提出针对可能发生的持续高温天气,要及时调整军训活动计划,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去年7月,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做好本区2024学年高一年级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工作的通知》指出,凡遇黄色高温预警信号(35℃以上)天气,训练内容和时间要予以调整,应将训练活动安排在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进行。如遇橙色高温预警信号(37℃以上)天气,室外军训活动暂停。要特别重视饮食、饮水,用水、用电、消防的安全教育和防患工作,军训前要加强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高一学生军训工作安全顺利完成。

如今,极端高温天气越来越常态化,相应地,军训如何更人性化?室外训练学生出现安全问题,如何科学施救,避免悲剧重现?

沈平表示,如果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军训过程中,比如孩子突然晕倒,就必须有完善的应急措施。首先,学校和军训组织方要有应急预案,因为在高温天气下军训,本身就带有一定安全风险。军训基地可以考虑和附近医院合作,军训期间,由医院安排医生常驻训练场地,随时提供医疗保障。这样一旦有人出问题,可以马上处理并送医,而不是临时再拨打120等待救护车。这次事件中,救护车从出车到离开现场用了12分钟,如果主办方提前和医院沟通好,这段时间还能再缩短。很多危急情况,比如呼吸心跳骤停等,都是和时间赛跑,黄金抢救期也就十几分钟。

徐善祥表示,人的耐受性差异很大,有的人完全没事,有的人可能一时无法承受就突然倒下,这种个体差异很难预测。高温天气下,军训应尽量选择阴凉环境,避开最热时段,并保证学生们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文中梁燕、沈平、张琳为化名)

记者:牛荷

编辑:杜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