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我爸,我爷爷,我太爷,都努力爱着同一条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19:37:00    

清晨的阳光洒在浙江湖州吴兴织里镇伍浦村的河面上,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着绿树和伍浦桥的倒影。老党员宋松元手持长杆网兜,沿着河岸清理着零星漂浮的杂物——这幅寻常的乡村晨景,延续着一个家族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绿色约定。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农视网策划“山水有回响”特别栏目,对宋松元一家四代“治水”故事进行报道。

20年来,宋氏家族四代人接力治水的故事,成为湖州大地上“两山”理念扎根生长的生动注脚。从宋松元父亲宋阿荣带领村民清淤堆肥的朴素实践,到宋松元对村里的河流进行清淤疏浚,到儿子宋克飞利用业余时间巡视河道,再到如今00后孙女宋潘睿随队监控河道水质的悉心守护,四代人的坚守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

图片

宋松元用网兜清理河面的水草。图源:织里城事

上世纪50年代,宋阿荣担任村里的生产队长。当时,村里河道清淤,宋阿荣是第一个带头上阵的。小时候的宋松元就经常看到父亲带着村民们挑淤泥、通河道。“那个时候,挖淤泥、挑淤泥没有机械,都是靠人工劳作的。阿爸虽然有些驼背,但是他很厉害,完成的量最多,工分也是第一。”宋松元回忆道。

在村里还没通自来水的时候,宋松元带头建起第一个水塔,让村民们喝上了太湖水。此后,他也学着父亲的模样,对村里每条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只不过,这时已经不再需要宋松元背着父亲的工具劳作了,变成了用挖机、泥浆泵等方式,将河底厚厚的淤泥和垃圾清理干净。全面整治后,伍浦村每隔三年都会把河道重新清理清理。

图片

宋松元、宋克飞、宋潘睿在清理河面垃圾。图源:织里城事

退休后,宋松元依然没有放下治水的信念,当起了濮溇港的民间河长、护河志愿者,继续参与护河行动。巡河、清理、宣传、引导,他将护河的意识像种子一样播撒进更多人的心田。

在爷爷和爸爸的熏陶下,宋松元的儿子宋克飞也加入了治水队伍,担任起了河长。如今的宋克飞担任着织里镇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但仍然利用午休时间抽空巡视河道。

今年,宋松元的孙女宋潘睿也成为了一名“小小河长”,承担起定期随队监控河道水质的任务,还把护水知识介绍给同学们,让爱水护水成为全村所有百姓的自觉。

图片

宋潘睿和她的“小小河长”证。图源:浙江省河长制

环境好了,老百姓的腰包也得鼓起来。伍浦村所在的湖州市开发了“村游富民”模式,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走出全域美、产业优、百姓富的新路。

如今的伍浦村,宋阿荣、宋松元、宋克飞和宋潘睿一家四口继续诉说着四代人的坚守;河岸上,游客拍照、村民劳作、孩童嬉戏,构成一幅“人水和谐”的画卷。宋松元的旧网兜在水面轻轻一点,荡开的涟漪里,仿佛能看见更清澈的未来。那首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治水谣》还在继续传唱。歌声里,有清水潺潺,有稻浪翻滚,更有“两山”理念在乡村大地生根结果的生动回响。

编辑 | 张思逸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杨 巍

来源 | 农视网综合澎湃新闻、织里城事、浙江省河长制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