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0:40:00
近年来,丹徒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和上级公安机关部署要求,围绕全区高质量发展中心战略,深化“护企直通车”,持续迭代优化服务举措、加强政策精准供给,不断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深化枫桥共治“融合助企”行动
加强基层自治党建品牌。进一步放大分局“平安先锋”“红马扎”“红色互助商圈”等基层自治党建品牌外延内涵,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年度公安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推进,相关工作经验得到区委书记批示肯定。加强涉企矛盾纠纷排化。联合司法、律师等组织行业性联调专班,动态摸排处置各类涉企突出矛盾纠纷,定期开展“回头看”,提升化解质效。建立“一事一策、一企一档”,跟踪处置化解,动态销号矛盾风险。加强护企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推进企业建立完善自治义警队伍,加强日常指导培训,为源头信息互通、小微矛盾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打牢调处防范基础,有力保障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深化驻企警务“直达快享”行动
量身定制护企举措。以企业需求为重点,量身定制、动态优化上党“蓝色新动力”、城区“宜警务”等服务企业系列措施,以点带面在全区范围推广打造护企服务品牌。提供驻企结对服务。聚焦全区重点企业、高新产业集中地等多点位,辐射式布局完善驻企警务室、经侦工作站、安防教育站等实体阵地,推进142名企业“项目警官”“首席服务”联络员开展结对服务,期间,办结助企惠民实事72件。征求企业意见建议。常态化开展警企服务意见征集活动,主动问需,征求意见建议。组织召开警企交流恳谈会14场次,先后帮助辛丰、高桥多家企业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获得企业一致好评。
深化企业诉求“闻风快办”行动
拓宽护企便民渠道。全量集成110警情、警企一警通、手机端二维码等多个诉求渠道,实现企业诉求最大限度快处快办。在高资街道警务室试点建立集成式“24小时便民服务圈”,精心打磨“镇优质˙高满意”公安服务“一窗一品牌”。快处快办企业诉求。全面梳理交办涉企案件办理、警情处置、投诉建议类的诉求,加强全程跟踪盯办,确保处置到位、化解到位、沟通反馈到位。创建挂牌帮办服务示范点2家,分层分类建立驻企联络员制度,解决企业困难问题。优化窗口服务效能。组织好公安窗口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查涉企执法违规行为,持续提升服务效能。
深化护企安商“清风利剑”行动
加强侵企犯罪打击。深入开展“歼击”“猎狐”“安芯”“净网”等专项行动,严打侵犯商业秘密、制售假等侵企违法犯罪。加强与检法、金融、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建立涉企案件快办中心,全力追赃挽损。期间,成功破获各类涉企犯罪案件25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严打涉企知识产权犯罪。在重点创新企业相对集中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警企合作站,严打侵权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破获侵犯知识产权案、假冒注册商标等经济案件28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规范涉企执法。组建涉企执法办案队,全面梳理涉企执法突出风险,打牢涉企执法办案清廉基础。深化“全域快反”,加强重点企业、工业园区、重点工程项目周边巡防管控,打造安全稳定经营环境。
深化法治营商“精准供给”行动
加强涉企“挂案”清理。研究制定出台公安政务服务、交管、危管等方面的措施制度,常态化开展涉企案件清理,做到无感监管、有感服务,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提供法治咨询服务。因地制宜建立“法治营商顾问团”,提供高水平、前瞻性、战略性决策咨询建议,形成决策前问需、决策中问计、决策后问效的闭环工作机制。加强涉企舆情监测。会同网信、工商等部门,将全区重点企业纳入保护名单进行预警监测,及时发现处置网络不实信息等影响企业声誉信誉的违法行为,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深化数智赋能“增值共享”行动
加强警企协同创新。推进江科大等高校“智慧警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实体化运行,加强与本地知名网络公司技术合作,积极探索平台系统和各类APP开发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动养犬登记申请、居住证申领等事项全流程网办,强化网办中心与实体窗口联动,优化办理环节,全区11个乡镇街道全面建立帮办代办联动服务机制。今年来,在线提供74项服务事项,办理网上业务627件次。加强涉企电诈打击整治。针对易受骗受害、安全意识弱、财务管理等涉企重点人员,将预警信息及时推送至企业,超前防范化解各类重点风险。
深化绿色美商“生态守护”行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毗邻区域和环保、农委、市场监管等部门健全生态保护行刑衔接机制,强化执法联动、专业支撑,严打污染环境、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擦亮“美丽生态+美丽经济”营商金字招牌。聚力深化低碳发展。运用无人机开展固废非法倾倒、秸秆焚烧等巡查监管,第一时间预警处置违法行为。加强危化品车、工程车、渣土车等重点车辆平台管理,预警处置渣土车非法倾倒等违法行为,严打非法排污、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犯罪。建立健全“生态警长”制。大力推进生态义警体系建设,联合开展高频次精准巡防和法律法规宣传。对于存在污染环境的危化企业加强巡防及管控,组织开展好违法违规“小化工”等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深化开放发展“暖心助力”行动
优化车管服务措施。实施新车上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配合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结婚落户、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落地见效,实现机动车禁区通行证事项全流程办理,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优化交通保畅措施。做好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前期交通规划的参与、审核,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和落地过程中涉及交通管理的“梗阻”问题。优化涉企物资车辆保畅措施,重点打造宝龙路口、谷阳大道宜城路口、宜城大道、金润大道等4个示范岗、5条畅行交通示范路,漆化涉企专用货运配送车辆专用停车位112个。优化人才落户措施。全面落实出入境管理、居住证和车辆牌证办理、非政府组织管理和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便利化应用,实行跨区通办、上门集中办理,先后开展集中办证服务20余家,共办理身份证和居住证1746张,护照560张,港澳通行证630张,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53份,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