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4:33:00
山地康养,粤黔两地携手。走进黔西南山间地头,中药材种植基地一片生机勃勃,十分喜人。这里,是黔西南州康养产业的“绿色财富”,更是粤黔协作的丰硕成果。
在“惠”风的吹拂下,一场跨越山海的东西部协作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康养产业格局。
纳具·和园 图/刘朝富
碎片资源拼成“聚宝盆”
如何发挥两地的资源禀赋优势,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是惠州市与黔西南州结对破局的关键。
2021年两地结对以来,通过《“十四五”时期粤黔东西部协作协议》明确了康养产业协作路径,力图实现“广东企业+贵州资源”的互补发展。精准规划布局,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立足惠州资金与技术优势,科学编制空间布局指南与发展路径,强化规划统筹与分级管理,通过系统性规划优化康养产业布局,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精准对接。科学规划定格局,构建产业空间新体系。联合多领域专家团队,创新建立“规划-空间-项目”三级管控机制,通过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高位协调推动《黔西南州康养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确立“一核三带”空间布局(即以兴义市为核心的康养产业集聚区,以及避暑旅居、温泉森林、运动旅居三大特色产业带),统筹12个部门协同推进“山地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康养产业与生态、文化、旅游等要素深度融合,实现空间布局科学化、功能定位精准化、发展路径差异化。
拿惠州最熟的“园区思维”来破题:先做一张“施工图”,再做一张“运营图”。有了思路,说干就干,双方统筹文旅、卫健等12个部门协同推进“山地康养+”产业有序发展,把全州8个县市的温度、湿度、海拔、负氧离子和非遗名录全部数字化,叠加进GIS地图。哪里适合低热河谷温泉,哪里适合高海拔森林徒步,一目了然。
中药材产业既是黔西南州农业特色产业,也是康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年,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140.74万亩,产量70万吨,产值4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兴仁、安龙、晴隆为核心的薏苡产业集聚区,以贞丰、晴隆为核心区的花椒产业集聚区,以安龙、兴义为核心区的金银花产业集聚区,以兴义、贞丰为核心区的生姜产业集聚区,以望谟、册亨为核心区的艾纳香产业集聚区。
“在东西部协作的大背景下,正在建设的康养产业服务中心集康养产业孵化基地、黔西南州康养产业数字展厅、电商直播基地、康养产品展示中心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后,将有效整合康养资源,为助推黔西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黔西南州康养协会会长曾付国说。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黔西南州康养产品展销中心
科技赋能康养旅居“破圈”
“仅2024年健康管理中心推出的针灸、艾灸、中药熏蒸等特色理疗项目,累计提供理疗服务7968人次,义诊4216人次。”“纳具·和园”康养小镇总经理刘伯辉介绍,“纳具·和园”以“中医康养+森林康养+运动康养”为核心,构建全场景健康服务体系,并建成了“智慧康养平台”,通过穿戴设备实时监测游客健康数据,定制个性化康养方案,科技赋能体验升级。
“我们形成了‘种植—研发—生产—体验’全产业链,逐步实现从苗族医药文化资源向沉浸式康养旅居产品转化。”在兴义市苗阿祖康养园,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昊峰介绍,由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建设,以健康疗养为主基调,以苗医药文化为指导,是集疗养、睡眠调理、旅居、会议、民族中医研学教育基地于一体的全方位旅居康养中心。“目前苗阿祖康养园已累计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客源主要来自上海、广州、四川等地。”
另外,通过“5G+智慧林场”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并定制课程,针对季节客流波动,两地协作创新“夏避暑·冬养疗”全季运营体系,在惠州设立“候鸟康养”驿站,开发“湾区会员制”旅居产品,打造黔西南康养引流新载体。
兴仁薏仁米种植基地 图/罗振飞
粤黔协作解锁“共赢密码”
“过去种薏仁,卖不掉就烂在家里;现在签了订单,保底价收购,还能拿分红。”兴仁市下山镇白岩村村民宋永祥算起账:自家10亩地入股合作社,去年租金6000元,在基地务工挣了2000元,年底分红1000元。
为了推动农业基础、文化赋能与旅游载体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与创意农业新业态,创新“土地入股+保底分红+订单收购”三联动利益联结模式,联合广东省金麦穗等企业开发28类康养产品,农特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超40%,促成惠州药企收购药材。仅2024年,惠州金麦穗公司以每吨高于市场价600元的价格收购薏仁,带动5000农户户均增收1.8万元。
人才更是双向奔赴。两地实施“粤黔康养英才计划”,目前,惠州市派出421名医疗专技人才入黔帮扶,黔西南州输送超700名医务人员赴粤进修,促成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校合作协议,在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增设护工专业,年培养复合型人才500人,培育打造“金州康养师”劳务品牌,形成具有全省影响力的康养人才输出基地。
“截至2024年,粤黔协作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实施康养产业项目47个,康养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2亿元,惠及脱贫人口8.6万人。这种‘康养黔行·惠享健康’的协作模式,不仅推动了黔西南州康养产业的全面发展,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州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组长谭冠军说。
“山”呼“海”应,粤黔协作,不仅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帮扶,更是一次携手共进的创新实践。谭冠军表示,接下来,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将继续发挥粤黔协作优势,“链”动大湾区,推动黔西南州康养产业与惠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协调发展,助力黔西南州打造“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城市品牌。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 珊 龙志忍(实习)
责编:王 军
编审:张 翔
(来源:黔西南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