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68元咖啡到百元露营,我在山寨景点当大冤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0:25:00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 任雪芸 林京 陈桥辉

“五一”假期,本是打工人放松身心、打卡美景的好时光。不少人精心规划行程、满心期待奔赴景点后,却迎来了一场 “照骗” 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冲击。

社交平台上,那些滤镜加持下美轮美奂、氛围感拉满的人造山寨景点,仿佛在招手呼唤游客前去一探究竟。然而,当人们兴致勃勃抵达后,看到的却是粗制滥造的景观、拥挤不堪的人群,以及与宣传天差地别的体验。

精心打造的 “网红打卡地”,成了让人哭笑不得的 “照骗现场”。不少游客自嘲 “在人造景点当了大冤种”,不仅血亏金钱,更浪费了宝贵的假期时光。

人造景点究竟是如何从“旅游新宠”,沦为“避坑常客”的?这场看似火热的人造景点旅游热潮背后,又藏着多少套路和乱象?

当游客被社交平台骗进人造景点

王玉刷小红书时,被一组照片吸引。画面里,湛蓝天空下,一座形似富士山的山丘轮廓柔和,线条流畅。山下的湖水泛着微光,像面镜子般倒映着蓝天与山丘,清新又治愈。每张照片都带着 “廊坊富士山” 的标签,评论区满是 “太美了”“求地址” 的留言,看得王玉也心痒痒,决定趁着假期去打卡。

“五一”期间,王玉拉着朋友驱车从北京赶往河北廊坊。可当她站在这个景区的大门前时,就已经体验到了什么叫“毛坯的人生,精装的朋友圈”。

两棵树之间拉了个横幅,上面写着“宇宙思想乐园”,这就是景区的大门。走进去,首先看到的是一片稀疏的小麦地,以及包围在小麦地中间的“富士山”。小红书帖子里巍峨耸立的 “富士山”,到了眼前已经缩水成一座小土丘,顶部喷着白漆,山体覆盖着人工草皮。

王玉告诉Tech星球,一眼望过去,还以为自己误入了别人家的麦地。与王玉的经历相似,江鑫和林夏也分别在不同城市踩进了人造景点的“照骗陷阱”。

江鑫是江苏无锡本地人,今年“五一”选择了自驾近郊游,来无锡“法老秘境”主要是想跟风打卡。为了避开高峰时间段,江鑫带着小孩5月1日上午10点半就到了现场,园区内游客还不算太多,等下午一点多她离开的时候,人才渐渐多了起来。

“法老秘境”4月初才正式开始营业,3月初她就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过很多人拍摄的大片,清一色的文案是“不是埃及去不起,而是无锡法老秘境更有性价比。”

法老秘境是在无锡一块废弃的影视基地中,开辟的一块地方建设的人造景观,周围比较偏僻荒凉,一路上经过禁止入内的果园、养鸡场后,江鑫才终于看到一块“法老禁地、拍照随意”的木质指示牌。

园区内门上刻画着各种奇怪咒语,以及狮身人面像、阿努比斯等雕塑,主打你熟悉的埃及元素都有一些,但比起网上一些博主拍的“气势磅礴”大片,真正到现场,江鑫只觉得很潦草、有浓浓的山寨味儿,都是表层模仿,所有建筑经不起细看。

26岁的杭州白领林夏在小红书刷到湖州莫干山“小瑞士”时,九宫格照片里黑白三角屋矗立在云雾缭绕的矿山前,瀑布如银河倾泻,配文“人均百元get阿尔卑斯同款”,让她瞬间心动。

这个“五一”的清晨7点,她驱车150公里抵达莫干山脚。虽然在网上看到不少人和媒体对这个山寨景点骂声一片,自己也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还是被现实迎头痛击。

所谓的“瑞士风情街”不过是三栋刷着黑白漆的简易板房,背后裸露的灰色矿山像被泼了墨的幕布,所谓的“瀑布”不过是人工引水管道滴落的细流,感觉就是小村庄里的山被挖了一块平地做成网红打卡点。

滤镜背后:看似风景,实则巨型摄影棚

“除了拍照,这个景点几乎没有任何可玩性”,王玉表示。无论是廊坊“富士山”、无锡“法老秘境”,还是湖州“小瑞士”,这些人造山寨景点的设计内核,都紧紧围绕“出片至上”展开。

江鑫表示,比起复刻埃及的建筑,景区更多想要营造拍照氛围,比如咖啡的拉花也是剪刀手造型,进入园区内首先会看到一个显眼的白色剪刀手大型雕塑。

据她观察,“法老秘境”里更多是身着中东特色服饰、在凹造型拍照片打卡的年轻人。在江鑫看来,她“五一”不如选择去看一场博物馆的古埃及主题展。“如果不是为了拍照,大概花个10分钟就可以逛完。”

林夏表示,5月1日当天,来拍照的游客人数还行。拍照确实还挺出片,但仅限于此。整个景区转下来,只需要30分钟,除了那几栋简易房、老爷车模型和微型瀑布山,几乎没有其他可看之处。

林夏认为,这种山寨的景点因人而异,对于需要拍照的人来说,确实可以,但实地探访后,个人感觉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不值得来的。所谓的湖州“小瑞士”,不过是个打着异域风情旗号的小型付费摄影棚罢了。

廊坊“富士山”也不例外,5月1日,Tech星球实地探访发现,这处人造景观以场景营造为核心,围绕摄影需求进行设计布局。场地中央矗立着标志性 “富士山” 造型建筑,周边点缀着人工湖、观景亭及特色房屋布景,游客透过观景窗取景,或在“湖”边拍摄,均可收获颇具氛围感的美照。

然而,该景观的视觉呈现对拍摄角度依赖性极强。若偏离特定视角,镜头极易将周边尚未完工的裸露土地、施工设备,以及质感粗糙的建筑墙体纳入画面,瞬间打破 “富士山” 营造的意境,使整体美感大打折扣。

王玉打卡廊坊“富士山”那天,正值假期客流量高峰。为了拍照出片,不少人都在特定的机位前排队等待,“为了在那个窗户位置拍上一张‘富士山’的照片,我等了接近四十分钟。”

与林夏的感受相似,王玉告诉Tech星球,这里与其说是景区,不如说是个露天摄影棚。

“我去的时候,有的人还拉了露营车,里面有各种各样妆造的衣服。”只要排队到 “打卡点”,游客便迅速调整好拍照姿势,在快门声中期待出片。至于那些尚未修缮的裸露土地、随意堆放的施工设备,以及质感粗糙的墙体,早已被镜头选择性地忽略。

在旅行博主张月看来,在人均博主时代,大家就是为布景买单,比起大自然景观,在短视频等渠道传播下,出片率也成为了很多人选择景区的重要指标。

从68元咖啡到百元露营,人造景点变“吸金黑洞”

这些以打卡拍照为核心卖点的人造山寨景点,在收费模式上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的特征。

江鑫告诉Tech星球,“法老秘境”的入场券是一杯咖啡,在园区入口处的粉色小房子里买上一杯68元的咖啡,游客便可以进去,不限制参观时间。湖州“小瑞士”的门票是68元,包含一杯咖啡或饮品的兑换资格。

廊坊“富士山”现在的门票价格为48元,购买包含饮品、冰箱贴套餐的价格则为68元。“受舆论影响,我们降低了价格”,一位工作人员向Tech星球表示。根据此前消费者透露,廊坊“富士山”门票价格此前为78元,套餐的价格则为98元。

饮品叠加门票消费的模式似为游客提供了额外福利,但从成本角度来看,景区内的咖啡、饮品等物料成本并不高,将其与门票绑定,无疑是景区提升客单价、增加营收的手段。

不少游客反映,景区内的饮品口感普通,品质远不及同等价位的专业咖啡店,却因与门票“捆绑销售”而不得不购买。林夏就提到,咖啡真不好喝,感觉就是咖啡粉加点水勾兑的,家里的速溶咖啡都比这强百倍。

门票与饮品的捆绑只是开始,景区还编织了更多的消费类目。

林夏告诉Tech星球,湖州“小瑞士”景区内有收费拍照服务,20元一张,“听旁边付费过的人说,拍出来的效果真的差强人意。”

在廊坊“富士山”景区,除了门票与套餐消费,还推出了露营项目。游客若想在景区内搭建帐篷露营,则需要根据人头付费。

一位负责露营的工作人员向Tech星球介绍,自带露营装备的价格为96元/位,租用露营装备的价格为108元/位,节假日价格会调整到138元/位,“我们的费用是包含门票的。”

Tech星球实地探访发现,所谓露营区域不过是景区边缘划出的一片空地,仅零散设置十余处天幕与桌椅,与园区景观并无明显区隔,既缺乏专业露营地的配套设施,也未提供差异化服务。

王玉告诉Tech星球,虽然包含门票,但这个价格依旧远超北京不少自然露营地。“再加上动辄二三十元一杯的饮品,以及餐饮消费,一趟下来人均消费轻松突破200元。”

从“照骗” 到爆款,人造景点如何破局?

一位当地导游告诉Tech星球,在湖州莫干山地区的众多景点中,湖州“小瑞士”在宣传上用其独特的异域风情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但是他仍然绝对不会推荐游客来这里游玩打卡。

究其原因,该景区不仅规模小,核心景观仅由几栋简易三角屋、人工小水帘瀑布和小片草坪构成,游览内容极为有限,游客往往十几分钟就能逛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植被覆盖率超 92%,竹海连绵、古木参天,自然与人文景观兼具,游览体验天差地别。

张月曾打卡无锡“法老秘境”,她向Tech星球表示,此前她也去打卡过湖州、溧阳、宜兴等其他城市的人工造景主题咖啡店,大部分人工造景都是在现有的自然景观基础上增加相契合的包装,比如宜兴的矿坑咖啡。

然而,“法老秘境”则是完全“无中生有”在无锡太湖边搭建的一个埃及主题装置。张月认为,无锡太湖边本来就有很多湖鲜馆、主题咖啡馆,“法老秘境”虽然带来了流量,但过度依赖人工布景的模式难以长久。

在她看来,与其耗费大量资金建设人工造景,不如深度挖掘现有自然景区资源的潜力。以无锡 “统一嘉园” 为例,这座曾作为《笑傲江湖》《仙剑奇侠传》等经典影视剧拍摄地的废弃影视基地,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开发价值。

另一位去过廊坊“富士山”的景观设计师则表示,人造景点没有任何问题,但关键在于能否构建独特的文化叙事与场景价值。

他指出,单纯模仿自然景观或复制热门IP的“快餐式”人造景点,缺乏文化根基和在地性表达,往往会陷入同质化的困境。

以日本每三年举办的大地艺术节为例,其将废弃村落、田野山林视为创作空间,邀请全球艺术家打造装置、雕塑、多媒体艺术作品,盘活了萧条的乡村,也带动了当地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

在他看来,类似廊坊“富士山”这样的景点,不能光是照着别人的样子仿造。得想想当地特色,比如有没有特别的历史故事、好玩的民俗活动,或者独特的自然风光,把这些融入到景点设计里,做出别人没有的东西。

别只让游客拍两张照片就走,最好能搞些有意思的体验活动,比如互动游戏、特色表演,让大家能玩得进去。只有这样,景点才能一直火下去。

(备注:文中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任雪芸林京陈桥辉,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