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原创】把教室“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0:31:00    

云南日报记者 雍明虹

3月21日,县处级正职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修班学员论坛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举行,学员们紧扣“提升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为谱写好云南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凝聚奋进力量”主题踊跃发言。这是省委党校把教室“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探索案例教学实践创新路径的又一次重要尝试。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引导学员学思用贯通

和教师传统授课相比,学员论坛最大的不同是更加突出以学员为中心,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更加突出学以致用。

一开场,学员和维洁从历史维度、实践维度及理论维度阐释政治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炼出政治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最后得出结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着力提高政治能力,要善于从政治上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要坚持用政治眼光看待经济和发展问题,更加注重提升政治执行力和执行创造力,要靠学习、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锤炼过硬的政治能力。

学员李进学归纳本组研讨“科学决策能力”成果为五种具体能力,即发现问题与提出目标的能力、信息分析与整合能力、战略思维与前瞻性判断能力、系统思考与统筹协调能力、民主决策与科学抉择能力。除了讲清观点的学理性和逻辑性支撑,李进学还引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争取项目资金的实战案例进行了论证。

学员何胜富来自梁河县,他从总结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独有且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入手,分析“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以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对于解析“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学员赵红简明扼要地说明理论观点后,单刀直入地指出当前应急处突能力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事后复盘上跟踪问效与成果转化双重失效”,直指当下一些突发事件复盘工作流于形式。

坚持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统一

直面“冲突”廓清迷雾

交叉提问环节既考验大家日常理论学习和联系实际的深度,也激发学员现场进行联想、比较、分析、判断的思维活动。学员和维洁在完成论述后就“遭遇”学员张明提出的“硬茬”问题:“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战略要求下,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部分存在一些矛盾表现,如重大战略部署与基层执行存在温差、高频政治话语与民生改善存在时差、政策创新力度与群众获得感存在落差。针对以上矛盾,请从提升政治能力角度,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维洁从政治、制度、技术、民生、监督五个方面,提出将政治能力建设转换为基层治理能力的具体思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最后一公里”不走形变样。

围绕二组“调查研究能力”专题,学员韩艳用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实用好用三个部分生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五字诀”。一组随后提问道:“开展调研如何处理好深入调研与基层减负的关系?”学员胡亚军表示:“我认为处理好二者的矛盾,关键在于‘度’的把握。第一个度:我们吃过的苦、遭过的罪,不要让基层同志再吃一遍。第二个度:节省基层的人力、时间,不靠‘人头’堆排场。第三个度: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踩纪律的红线。”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在学好与干好融会贯通上做文章

学员苏义生在“改革攻坚能力”主题发言中表示,谈问题和立观点都要做到有血有肉。比如,他提到改革路径创新不够时讲到三个现象,一是“闭门造车”,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雾里看花”,雷声大雨点小;三是“隔岸观火”,激励纠错机制缺位。他也借此引申出干部做好工作要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努力把理论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攻坚克难的精神引领和实际行动。

二班六组在探索“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时代新解时,用“干”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阐释,做新时代干部既要“接地气”,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又要“接天线”,加强理论学习,深化对党的理论的规律性认识,掌握正确方法论以指导实际工作。

2024年富宁产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增速排名全省第二位,资源换产业实现“撑竿跳”。学员张坤华通过剖析,把这些成绩归结于富宁干部“抓落实”的出色能力,他们就是按照省委要求把本职工作干出色、抓出彩。

完成论坛教学只是第一步,省委党校科社部主任张光雄总结点评时再次引导学员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内涵,从四个方面启发大家结合云南实践进一步深入思考研究干部现代化能力建设的核心要素:如何全面提高政治能力,坚定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如何全面提高学习能力,丰富现代化建设的知识技能;如何全面提高执行能力,落实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如何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开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