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闰了六月,迟了春节?今年多了个“六月”,对我们有啥影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08:33:00    

刚过农历六月三十,翻开日历,发现又踏入了一个新的“六月”。这是怎么回事?

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施韡解释说,此“六月”非彼“六月”,而是闰六月。闰六月的字面意思是多出来的六月,是中国农历特有的一种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内涵。

施韡介绍,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注重“阴阳调和”,这源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古人通过观测太阳运动,发现一个“回归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的长度约为365.24天。同时,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平均约为29.53天,很自然地被视为“一个月”。

如果一年有12个朔望月的话,全年共计354天或355天,比一个回归年短10-11天。长此以往,误差累积,月份与季节的对应关系就会错乱,甚至可能出现“寒暑颠倒”。为了将“阴”“阳”两个天体运行规律协调一致,中国人创造了特有的阴阳合历。

那么,如何协调这两种不同长度的历法呢?施韡将其比喻为寻找“最小公倍数”。具体做法是,每隔一段时间,在阴历中增加一个闰月,让阴历去“追赶”阳历。当今使用的农历规定在每19年中加入7个闰月,这一精妙的设置使得19年间的误差仅约75分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

闰六月影响了什么?

施韡指出,闰六月其实并不罕见。例如在21世纪中,闰六月共出现6次,分别是2017年、2025年、2036年、2055年、2074年和2093年。

很多人将近期的极端炎热天气与闰六月相关联,民间也有“蛇年最怕闰六月”等说法,甚至将其与个人运势挂钩。专家强调,闰六月只是一种正常的历法现象,无关气候异常,更无关个人气运。若要说闰六月最直观的影响,可能就体现在传统节日的公历日期推迟上。

施韡介绍,因为多了闰六月,传统的农历节日所在的公历日期相应地就会推迟。比如传统的七夕佳节固定在农历七月初七,因为闰了一个六月,今年七夕的公历日期比去年晚了19天。还有今年的中秋节在10月6日,与2024年中秋节相比足足延后了30天。2026年春节相应的公历日期也非常晚,在2月17日,是近五年来最晚的一次。

专家表示,由于设置有一个农历闰六月,2025年农历蛇年共有384天,比平年多了19天。这多出的日子,如同给时间“打补丁”,确保农历八月依旧对应秋分,腊月依旧连着大寒,让四季和月份始终“对得上号”。(来源:上观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