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社区书院,家门口的育人新空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8:21:00    

近日,邢台市襄都区龙泉书院志愿者在给社区的孩子们讲绘本。受访者供图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河北省各地各中小学校创新探索,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等平台,推进社区协同育人书院建设,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探索,社区协同育人书院如何建?共育空间如何拓展?师资队伍如何建设?育人活动如何开展?

联空间

搭建协同育人“新舞台”

“隐姓埋名二十载,只为铸大国重器……”7月3日上午,在石家庄市荣景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守正共享书房内,正在举行一场“智创红匠 科智传承”主题体验活动,社区近60名孩子参加。

家校社协同育人首先要解决共育空间的问题。

去年初,石家庄市实验小学、长征街小学等学校携手守正共享书房公益项目,探索出一条“以书为桥”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路径。

守正共享书房是省图书馆、共青团长安区委、省知行青少年社区教育服务中心联合发起的社会公益项目。

“我们依托社区公共场地,如青年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社区公共场地,通过激活家庭闲置图书的方式,打造共享阅读书房。截至目前,已在石家庄市栗新社区等22个社区搭建起阅读平台。”省知行青少年社区教育服务中心负责人王二伟介绍。

如今,守正共享书房不仅是社区居民闲暇和学生放假后休息看书的静心场所,也成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平台。

“此次活动是社区书院暑期成长营的首场活动,后续还将围绕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等主题开展系列课程,助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王二伟表示。

良好的教育生态离不开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河北省各地探索推进学校、社会资源开放共享,调动社会育人“资源池”,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便利。

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崔家屯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为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共同学习成长的平台,学校与周边三个自然村深度合作,形成村校共育特色模式。

“目前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共同制定家校村共育计划,引入乡土文化课程,邀请村里老工匠、种植能手,传授农耕知识、传统手艺,增强学生的乡土认同感。”校长王保国说。

去年,河北省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深入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协同育人书院要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劳动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按照自愿和公益原则,面向学生及家长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推进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围绕联责任、联空间、联资源三大任务,河北省加快推进‘134N’(一套制度、三大平台、四支队伍、N个品牌)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全力打造学生快乐成长‘大本营’。”省教育厅德育处处长刘治利表示。

联师资

提高协同育人合力

“这幅图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7月6日,在邢台市襄都区龙泉书院红色长廊,教师志愿者黄志勇给邢小泉红色故事宣讲团的小学生讲解员作培训。

龙泉书院是以龙泉社区为阵地,以龙泉小学、襄都三幼等资源为依托,通过亲子诵读、绘本阅读、书法、创意美工、课业辅导和家长夜校等课程,打造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

协同育人的高质量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龙泉书院构建起教师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等多维志愿者体系。目前,书院已吸纳126名注册志愿者,他们根据专业特长被编入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后勤保障等6个功能小组,形成“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精细化服务格局。

“活动中,教师志愿者可以辅导孩子们学习,社区志愿者承担起成长陪伴者角色,家长志愿者开创职业体验课堂。”邢台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明亮介绍。

近年来,邢台市把社区协同育人书院作为健全家校社协同机制育人的有效方式,开发了亲子体育、亲子文化、亲子艺术、亲子劳动、亲子科技和亲子社会实践六大类课程,积极打造多样化书院建设模式。

“我们围绕中小学生学习生活,打造嵌入式社区教育服务模式。”邢台市教育局关工委副秘书长杜艳峰说,他们率先在主城区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书院22家,预计年底全市建成107家。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实现协同育人目标的重要力量。社区书院如何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

邢台市金华实验小学联合科苑社区成立“太阳花”社区协同育人书院,选拔优秀教师、社区志愿者和家长义工,组建起75人的家庭教育服务联盟。

截至目前,该联盟家访次数达1200余次,个体辅导230人次,家长课堂和团体辅导78次。

“未来,各地社区书院可以面向不同群体的家庭需求,开展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助力家庭建设,提高家长的养育、教育和协同育人能力与素养。”省教育厅德育中心主任蔡杭州表示。

联资源

提高协同育人“精准力”

7月8日,雄安容和金源小学特邀学者王重阳走进雄安新区罗河社区梦想书坊,为孩子们带来别开生面的趣识汉字阅读课。

梦想书坊位于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建筑面积117平方米,内部设有中外名著区、职业规划区、历史地理区、儿童阅读区、红色经典区等功能区。

这个暑假,雄安容和金源小学与雄安罗河社区深度联动,依托梦想书坊创新推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阅读特色课程,构建起浸润式的“无边界教育场”。

“我们第一期阅读特色课为期4天,每天有80多名孩子参加,这个暑期预计举办六期活动。”雄安容和金源小学德育主任李靖玉介绍。

社区书院不仅成为孩子们家门口的“文化充电站”,更成为他们社会实践的“练兵场”。

石家庄市实验小学与社区书院、石家庄市图书馆三方联动开展古籍守护行动。学生们走进石家庄市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在专业馆员指导下,学习古籍装帧、修补技艺,让泛黄的书页重焕生机。

石家庄市维明路小学与社区安吉书院合作,开展社区小管家培育活动,设立了文明宣传员、图书管理员等实践岗位,鼓励学生在课余和假期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为筑牢家校社协同育人阵地,河北省广泛开展社区育人活动,面向学生及其家庭,常态化开展科学教育、家庭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学实践、阅读等各种公益类教育服务活动。鼓励书院结合学生及家长需求,开展课后服务,通过举办作业辅导、爱心托育等公益类服务活动,构筑社区课后教育服务阵地。

“接下来,河北省将继续加强协同育人书院探索与建设,总结形成可操作、可借鉴的社区协同育人书院建设模式。同时,加强对书院育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提升书院活动的计划性、组织性、有效性,确保社区协同育人工作科学、规范、安全开展。”刘治利表示。(河北日报记者 陈 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