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4 08:01:00
临近5年储存期的小麦粒粒如新粮
柏粮集团如何让小麦“冻龄”
4月10日,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办的全国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总结交流会上,作为首批国家级“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单位之一,河北柏粮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柏粮集团”)宣布:“5000吨实验仓小麦已储存近5年时间,各项指标与新入库小麦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达到保鲜效果。”
“小麦粒粒如新粮”,柏粮集团是如何做到的?
4月17日10时许,记者来到柏粮集团,一排排灰顶白墙的大型平房仓整齐排列,十分壮观。其中,一座白色房顶的粮仓与众不同,这便是5000吨小麦保鲜实验仓。
柏粮集团仓储三科科长李从发介绍,低温是粮食保鲜的秘诀,也是目前公认的最安全、可靠、合理的储粮绿色保鲜技术。
实现低温保鲜储存,首先要提升实验仓隔热密闭性能,为小麦量身定制“保鲜衣”。柏粮集团对实验仓进行整体改造,加装岩棉隔热吊顶,涂刷热反射隔热涂料,更换保温门窗,安装机械通风设备和智能空调,就连通风口、内环流外墙管道等细微处也都做了保温处理。在高温期间,仓温基本稳定在16摄氏度以内,有效降低了外界大气温度对仓温的影响。
柏粮集团位于冀中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针对这一气候特性,柏粮集团探索出冬季机械通风蓄冷、春季密封保冷、夏秋季借助空调稳冷等低温储粮技术,不仅保鲜效果好,还绿色环保、节能降耗。
记者走进实验仓,凉意扑面而来,与室外20多摄氏度的气温形成鲜明对比。李从发介绍,目前实验仓处于密封保冷阶段,仓内冷气来自冬季蓄冷。
据悉,每年12月到来年1、2月份,实验仓会适时打开机械通风,让外界冷空气进来为粮堆降温,最低能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当夏季来临,仓内最高温度超过16摄氏度时,实验仓还会自动开启空调进行补冷,让仓内温度始终维持在适合的区间。
蓄冷补冷过程中,不仅要实时了解小麦的温度和水分等数据,还要考虑影响小麦品质的关键因子。因此,每次通风量、通风时长都要因时而异,精准计算。
让长53米、宽20米、高6米的粮堆均匀受冷并不容易,需要十分精准的把控,其中,对粮堆准确测温是关键。李从发说,技术人员在粮堆内部横向、纵向铺设测温电缆,设置336个温度传感器,构建了立体智能测温系统。在监控室智慧大屏上,记者注意到,实验仓内数百个温度值以0.1摄氏度的精度实时显示,并用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分类标注,实现对粮堆的全方位远程智慧监控。
目前,临近5年储存期限的小麦色泽明亮、麦香浓郁,粒粒像新粮。此外,低温还有效抑制了储粮害虫和霉菌的繁殖生长,做到了无虫无霉。据悉,实验仓小麦仅在2020年7月入库时进行了1次药剂环流熏蒸,较传统储粮方式次数显著降低,更加安全、经济、卫生、有效。
“实验仓就像科技树,我们通过研究试验,将低温保鲜技术的经验及时推广,对40个仓房进行隔热密闭提升改造,涉及仓容30余万吨。”柏粮集团名誉董事长、绿色储粮课题研究组组长尚金锁说,粮食保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柏粮集团将持续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粮食保鲜技术,加强绿色储粮标准体系建设,让人们不仅能吃得饱,更要吃得好。(河北日报记者 闫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