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2:44:00
盛夏七月,蝉鸣阵阵。7月16日下午,李沧区兴城路街道四流北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绿意”融融,28位“睦邻妈妈”围坐在一起,专注地搅拌着手中的皂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天然油脂香气。这场由“老院新治‘兴’福家园”项目发起的环保手工皂DIY活动,不仅让妈妈们收获了实用技能,更以环保为纽带,激活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四流北路社区“红色会客厅”里,“红色小楼长”们同步开展的暑期清凉膏手作活动,更让绿色生活理念在亲子互动中悄然传递。
“变废为宝不仅是节约,更是让每个家庭都成为社区环保的参与者。”活动伊始,四流北路社区副书记杨健的致辞点明了活动主题。随后,绿先锋资深导师庄坤带着妈妈们走进环保手工皂的世界。从基础油脂的选择到环保酵素的搭配,从氢氧化钠的安全使用到咖啡渣的创意添加,每一个步骤都透着“变废为宝”的智慧。
“环保酵素用家里的果蔬皮就能做,1份糖、3份果皮、10份水,密闭发酵3个月,清洁力强还温和!”庄坤的讲解让妈妈们频频点头。称量、加热、搅拌、入模……妈妈们分组协作,看着流动的混合液慢慢凝固成块状,成就感溢于言表。“原来过期橄榄油也能变废为宝,以后再也不用买含化学添加剂的清洁剂了!”一位妈妈看着模具里的皂块笑着说。 据介绍,这些手工皂使用后可自然降解,能减少化学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而“废油制皂”更直击环保痛点——废油作为高营养性水体污染物,排入水体易引发富营养化,手工皂制作则让废油“变害为宝”,从源头践行绿色生活。
“孩子不穿的旧T恤,剪剪当抹布”“过期牛奶擦地板更亮”“环保酵素泡蔬果能去农残”……在“环保小妙招”分享环节,妈妈们你一言我一语,将日常积累的生活智慧变成可复制的经验。活动现场不仅是技能课堂,更成了情感交流的平台。一位参与活动的妈妈坦言:“以前带娃在小区碰面,最多打个招呼就散开了,现在一起做手工、聊生活,不知不觉就熟悉了。”这种“妈妈式”的温情联结,正悄然打破邻里隔阂:她们用共同的环保兴趣消除陌生,用默契的协作凝聚共识,让社区治理多了份柔软而坚韧的力量。
一块小皂,一盒清凉膏,承载的是“绿色生活”的大理念。值得关注的是,妈妈们的环保行动还深深影响了社区里的“红色小楼长”们。在四流北路社区“红色会客厅”,10余名孩子在社工和妈妈老师的指导下,用艾草、薄荷、蜂蜡等天然材料,手作夏日驱蚊清凉膏,让自然呵护与亲情陪伴融入实践,同样践行着“源头减量、绿色生活”的理念。“妈妈团的巧思与小楼长的热情相互呼应,形成了‘家庭带动孩子,孩子影响社区’的良性循环。”四流北路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活动结束后,妈妈们约定,等皂块晾透,同“红色小楼长”们一起分享,教邻居们用果皮做酵素、用废油制皂,让环保理念从“小家”走向“大家”。
从废油制皂到清凉膏手作,从妈妈们的协作到孩子们的参与,四流北路社区的这场环保实践,是“老院新治”项目培育社区自组织的生动注脚。通过环保手作激活居民参与动力,让协作精神在互益活动中悄然生长,将社区治理的“幸福图景”在每一次动手实践、每一次邻里交流中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