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20:44:00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梅里斯镇
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新路径
今年首次规模化推广
“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
在510亩试验田中
成功投放130万尾
优质寒地小龙虾苗
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据了解
“虾稻共作”模式的核心在于
资源的循环利用
实现水稻与小龙虾的互利生长
小龙虾在田间活动
可有效清除害虫
疏松土壤、增加肥料
提升水稻生长环境的品质
水稻则净化水体
为小龙虾提供清洁栖息地
该模式不仅提高了稻米品质
还培育出肉质鲜美的小龙虾
形成生态环境
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梅里斯镇梅里斯村种养大户 程伟加:
通过政府推广和朋友介绍,开始养寒地小龙虾。预计每亩地产虾100斤左右,去除成本每亩地增收将近1500元。
梅里斯凭借平均气温低
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养殖的小龙虾
生长周期更长、个头更大
被称为“寒地小龙虾”
今年秋季
预计能回收小龙虾5万斤
收入150万元
同时
水稻的收入
也将有所提升
预计产出330吨
收入100万元
梅里斯镇实施虾稻共作项目
是对生态农业
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
积极探索
这种共生互利的方式
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还促进了农田生态系统的
可持续发展
开辟了生态高效农业新路径
梅里斯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于洋:
梅里斯镇沿江村屯今年种植水稻22000亩,在齐齐哈村鸭稻米发展的基础上,今年尝试探索实施稻田虾项目,该项目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的目标。
七月的稻田水波荡漾
虾苗与稻秧共舞的图景
正在梅里斯镇徐徐展开
这510亩试验田
不仅是“稻虾共作”的起点
更是梅里斯镇推进
“村村有特色 户户有奔头”
特色农业产业的生动注脚
待九月稻穗金黄时
一幅“田成方、稻满仓、虾满塘”的
现代农业画卷将在黑土地上铺展
让“红色经济”与“金色稻田”
同频共振
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
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 ★ ―――
稿件来源|聚焦梅里斯 看齐综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向原创致敬
看齐编辑|冯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