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8:35:00
7月1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推动“强师工程”在县域落地见效,瓮安县教育局印发《瓮安县2025年“强师工程”教师县级全员集中培训实施方案》,以“4+3”培训模式(4天学校集中培训+3天全县集中培训)启动全县教师专业化提升工程,重点聚焦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多维培训体系覆盖全员,精准对接教育发展需求
此次培训覆盖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及民办教育机构在职教师,县教育局科室教师职称人员2000余人,设置19个培训项目,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全学段,细分文科、理科、音体美、思政等学科领域。其中,高中文科类、理科类培训分别由瓮安中学、瓮安二中承办,初中语文、数学等学科按领域分设6大项目,小学阶段则按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及跨学科项目分组实施,形成“学段全覆盖、学科全细分、需求全对接”的培训网络。
培训内容以“专业素养+数字能力”双轮驱动为核心,通识性知识涵盖教育家精神、师德师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板块,学科知识聚焦课标解读、命题设计、课例剖析等实操技能。值得关注的是,培训特邀广州市第五中学、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团队授课,开设“AI赋能教学路径探究”“数字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等前沿课程,推动东部教育发达地区优质资源与县域教学实践精准对接。
创新培训模式与管理机制,确保实效落地
全县集中培训(7月11日至13日)采用“直播主会场+分会场”联动模式,高中文科类培训设主会场,其余项目通过线上同步参与,首日直播课程涵盖“拥抱智能时代共育未来英才”“教育家精神引领铸魂育人”等主题,实现全县教师同上“开班第一课”。分科课程阶段,各项目围绕“考试命题策略”“大单元教学设计”“心理健康调适”等专题开展精准培训,如初中数学项目聚焦“AI赋能中考备考策略”,小学语文项目探索“数字化变革案例”,形成“理论引领+实践操作+技术赋能”的闭环体系。
为保障培训质量,瓮安县教育局组建纪律督查组,实行“定时签到+不定时点名”考勤制度,缺旷、违反纪律者不计学时;授课教师考核引入学员满意度测评,满意度低于70%或存在意识形态问题者将纳入负面清单。各承办学校同步组建管理团队,负责场地布置、设备调试及资料归档,形成“教育局统筹—学校承办—专家引领—教师参与”的全链条管理机制。
以“强师”促“强教”,激活县域教育发展动能
“此次培训既是落实‘人工智能+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更是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型的关键举措。”瓮安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培训通过整合县域内外优质资源,着力破解乡村学校教师数字素养不足、学科教学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为构建“数字赋能、素养导向、全面发展”的教育新生态奠定师资基础。
据悉,瓮安县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后续还将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等方式推进中职、特教教师专项培训,并探索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数据库,持续跟踪培训成效,推动“强师工程”与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度融合,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特约通讯员
瞿远恒 卢锡飞 莫春蕾
编辑 陈茜茜
二审 贺韬
三审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