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城时评】万余个充电宝被拦截的未竟之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11:12:00    

据开屏新闻报道,根据民航局最新规定,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认证或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批次的充电宝乘机。记者6月30日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了解到,新规自6月28日零时起已全面执行,目前已拦截1万余个充电宝,不到20%的乘客选择邮寄。该规定目前只针对国内航线,不包括海外及港澳台航线。

从6月26日禁令发布到6月28日政策施行,间隔时间仅仅两天,让许多消费者猝不及防,全国各大机场的安检口,堆满了成筐被拦截的充电宝。以长水机场为例,6月28日至30日共拦截1万余个充电宝,选择邮寄的不到20%,意味着8000余个充电宝将被当成电子垃圾处理。

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毕竟,这些充电宝不能上飞机,但在高铁等其他场合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当然必须明确,航空安全高于一切。没有人愿意坐在存在安全隐患的飞机上,哪怕这种隐患变成危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充电宝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安全性应该得到最高级别的保障,它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大势所趋,也无人会反对。

但公共安全不能和消费者权益对立起来,更不能以公共安全的名义,掩盖政策施行过程中的种种不足。长水机场3天拦截1万余个充电宝,足以说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一项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如此多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这显然是不应该的。

公共政策的实施,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从政策设计到颁布再到正式实施,应该给予受众一定的心理预期和适应时间,从而发挥公共政策的最大社会效益。试想,如果宣传到位,比如航空公司随航班信息发送一条提示信息,还会出现1万余个充电宝被拦截的情况吗?公共政策搞突然“袭击”,看似简单便捷,实则付出了更高的政策成本。

充电宝的3C强制认证由来已久。2023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同年8月起,对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等实施3C认证管理,自次年8月1日起,未获得3C认证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理论上说,从2024年8月1日起,3C认证就是一种强制性标准,未获得3C认证的充电宝应该在市场上逐渐被淘汰乃至消失。但现实是,充电宝市场格局并未受到影响。今年年初,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显示,不合格率占比仍有43.6%。

将近一半的不合格率,既说明充电宝市场的混乱,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市场监管的形同虚设,没有人真正把3C强制认证当回事。这便形成一个怪现象,没有3C认证的充电宝,厂家可以正常生产,商家可以正常销售,消费者可以正常购买,但是却不能正常使用。整个政策链条中,消费者成为了唯一的利益受损者。这也是公众最为诟病的一点。

从公共安全出发,机场拦截没有3C标识的充电宝不应该有任何异议。但在拦截之前,本该有更多的事可以做。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