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家企业产品填补市场空白,说“资本市场上,‘在上海’是加分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06:00:00    

去年,凭借“手部代偿柔性外骨骼系统”,上海海每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海每康)荣获“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优胜单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作为企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许磊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器械更好融合,开发出更多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产品,为填补市场空白、造福广大患者贡献企业力量”。

数据显示,我国中枢瘫患者总数约2300万人,且以每年250万人速度递增,不仅国家经济负担重,患者生活质量难以保障。传统康复手段是偏瘫患者在医院进行肌肉拉伸,但这不是主动发力,“我们的设备通过传感器识别患者的主动运动意图,用他的自主意识来带动患侧肢体,以此辅助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进行康复训练。”许磊介绍。

2020年,许磊在上海成立海每康,这是一家是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康复与辅助设备的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如今已研发出基于脑可塑模型的“脑手互动”外骨骼,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并将人工智能、传感器、纳米加工等技术运用到康复领域。

在开发初期,由于市场上并没有类似产品,作为“吃螃蟹”的企业,研发过程中所有困难都要团队自己克服。许磊回忆起之前经历,最大的难点就是信号处理与产品轻量化舒适度相结合——收集患者的意识信号,了解其意图,并快速传输到机械手,让机械手辅助患者完成日常工作,同时机械手需要轻量化并具备足够的输出力,形成闭环。团队在经过六次迭代后,形成了一套相关解决方案。

谈及企业一路走来,许磊告诉记者:“上海有前沿理念、契约精神。资本市场上,‘在上海’是重要的加分项。”作为最早入驻普陀区中以(上海)创新园的科创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园区与普陀区的一路支持。

医疗器械研发早期投入大、周期长,上海多部门出台多项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政策,海每康获得市经信委、市科委的产业政策支持、相关产品进入上海市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相关技术机构,根据各自职责和本程序规定,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办理。“目前相关产品已经在临床试验,有望年底上市成为国内第一款手部神经信号辅助性的医疗器械,填补市场空白。”许磊说。

如今,企业已经积聚一批来自一流大学的科研团队与重点三甲医院的临床团队,形成“产学研医”相结合的模式。展望未来,海每康希望用稳健的步伐走出一条全新的科技赛道。许磊透露,企业目前正聚焦医生在临床上的治疗需求,与重点医院核心团队合作,着重研发脑机与神经接口相关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原标题:《这家企业产品填补市场空白,说“资本市场上,‘在上海’是加分项”》

栏目主编:张骏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洪俊杰

相关文章